閱讀量:9038 發表時間:2023-03-24
《靈樞·經脈篇》云:“陷下則灸之。”又《靈樞·禁針篇》云:“陷下者,脈血結于中,中有蓄血、血塞,故宜灸之。”《針灸大成·千金灸法》云:“若要安,三里常不下。”明朝《醫學入門》云:“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。”說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,不但能治療疾病,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強身作用,還可彌補藥療與針療之不足。灸法是利用艾燃燒的溫和熱力刺激體表腧穴,通過經絡傳導,借以激發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,調整機體陰陽氣血運行(調氣)的作用。《新針灸學》云:“是由于它激發和調整人體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。這種作用,在于依靠集中在一定穴位上的溫熱刺激,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而達到的。”現代科學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,這種作用的機制是艾灸具有調整臟腑組織功能,促進體內新陳代謝,增加紅、白細胞的數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調整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,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。這與傳統的認識是一致的。因為過艾灸一定穴位,能使人體產生一種溫和灼熱的感覺。利用這熱力作用,透人人體肌膚里面而產生的刺激,能促使血液循環通而收治病和保健之效。又艾葉性溫,有溫經散寒作用;艾味芳香有開毛竅、透肌膚作用,又“艾能溫通十二經脈”,加之點燃熏灸,作用尤著。所以通過艾灸就能達到治病、預防、保健的目的。
上一篇:艾灸療法的作用原理與功用